查看原文
其他

父母装摄像头监控孩子上热搜:那些受控制长大的子女,后来都怎样了?

绵绵冰 精英说 2021-06-17


最近,一则“14岁南京男孩报警称父亲装摄像头监控自己”的新闻,上了热搜。

 

事情的起因是在外做生意的父亲因担心儿子沉迷游戏,于是在他的房间装了摄像头,以便与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。

 

而这位14岁的男孩认为,父亲的行为是侵犯隐私,于是选择报警。

 

 

与此同时,在另一位一年级女孩的家中,她的妈妈也安装了一个摄像头,即使家里没有人,父母也随时可以通过手机,监控孩子的动向。

 

有没有看电视、是不是在学习、坐姿有没有端正…种种担心随时可以通过一个手机屏幕得到答案,妈妈甚至还能通过对讲功能,向女儿喊话:

 

“坐直一点”

“你在看什么书?怎么又看动画片?”

……

 

这些发生在暑假的一幕幕“闹剧”,不光让摄像头前的孩子感觉到窒息,相信每一位看到这里的读者都会感觉到哆嗦。

     


当以年轻人为主的网友为孩子的“报警”拍手叫好,也有不少家长感慨这实在是“无奈之举”。

 

但不可否认:在种种“无奈”作用下,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家庭的亲密关系中,并在几代人之间循环往复、不断扩大。

 

在任何时候,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照顾都是本能,但每一个孩子长得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,如何正确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,或许是亟待每个家庭解决的问题。

     

住在无菌室的孩子

无法面对真实世界

 

盛名在外的系列英剧《黑镜》,一直热衷于探讨高科技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,对人性的利用、重构与破坏。

 

类似于文章开头父母通过摄像头监控的方式,《黑镜·方舟天使》中主角妈妈就为人们打开了爱与控制的潘多拉魔盒。早在《方舟天使》播出时,豆瓣网友们就曾讨论:按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,应该会很喜欢这个产品。

     全程不到5秒钟,没有任何疼痛,可以轻松在脑中植入芯片

 

通过一项植入在女儿莎拉脑部的智能软件Arkangel,她能通过视觉信息捕捉、GPS追踪等功能实现实时监控。

 

能看到萨拉所在的位置,如果萨拉走丢,在监视器上输入密码就可以自动报警;能看到萨拉的生命体征,知晓萨拉的身体状况,也能看到萨拉眼前的东西,完全了解萨拉在看什么。

 

 

最最重要的是,“方舟天使”还有家长控制功能,通过该功能,家长能将有可能触发孩子不利情绪的东西全都过滤掉。

 

举例来说:面对中风摔倒的外公,莎拉仍只看到一片模糊,因为眼前的景象让她紧张;甚至连外公去世后,妈妈脸上悲伤的表情都成为了莎拉的压力源,她无法看到任何负面情绪的表达。

 

吠叫的小狗、中风的外公、哭泣的妈妈,

在萨拉眼里都是看不见的

 

智能软件Arkangel仿佛在母女之间连接起了一个数字脐带,而妈妈则始终用自己的方式,决定女儿的人生。

 

莎拉在母亲的掌控下,生活在一个美好却又单调无趣的世界里,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学,没有磕磕碰碰,没有危险,也没有娱乐,没有对世界的探索。

 

只是,当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免伤害,在强大的保护层下,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长出铠甲的能力。

             

逐渐长大的莎拉对那个自己看不到的世界,产生了强烈的好奇。

 

虽然“纯净”的环境,但她没有因此活得更快乐,反而因此受到排挤。因为“过滤”功能,萨拉看不见很多场面,在同学讨论时她完全插不上话。

 

即使同学转述给她听,她也听不到。

 

好奇的她多问了几句,却被同学嘲笑是“芯片脑袋”

 

愤怒和无力之下,Sara开始试图用铅笔在自己受伤深深地刮了一道伤口。

 

可惜,她看到的,仍然只有一个被打满了马赛克的画面。

 

 

母亲的控制欲,逼得女儿离家出走

 

心理医生说,对痛苦的屏蔽,已经对萨拉的发展造成了缺失,建议玛丽把显示屏扔掉。


而且,这个方舟天使项目,已经被全面禁止了。


它被证明,对孩子的发展弊大于利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

这一刻,玛丽清醒过来,决定把显示屏关掉,束之高阁。

 

关掉显示屏的第一天,萨拉怀着忐忑的心情,走出了家门。她第一次看到那条凶恶的狂吠不已的狗,她非常害怕,像个三四岁的小孩一样,落荒而逃。

 

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,最终,她学会了跟这只狗和平共处,还成为了好朋友,每次路过都会给它喂食物。

 

 

一天,萨拉想跟同学去湖边玩,但她骗妈妈自己要去同学家看电影。这个谎言因为妈妈打电话去同学家询问而被戳破了。

 

深夜时分,联系不上女儿的玛丽翻出了压箱底的监视器,她迫切想知道萨拉去了哪里。于是翻出了束之高阁的监视器,重启对女儿的监控。

 

原来,青春期的萨拉她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,还因为好奇,缠着男孩给她毒品尝尝。

 

 

这一幕,通通被母亲通过屏幕看到。

 

就这样,护女心切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 

当萨拉发现了妈妈仍一直在监控自己的事实之后,盛怒之下,她用监控的平板电脑狠狠地砸向妈妈的头。两人在争吵过程中不小心开启了监视器的“过滤”功能,萨拉眼前又出现马赛克。

 

马赛克下因为看不清妈妈的脸,生气的萨拉拿着监视器疯狂攻击妈妈,当屏幕最终被砸坏,萨拉眼前血腥一幕吓到说不出话来,惊慌失措的她带着收拾好的行李离家出走。

 

 

萨拉残忍的举动看似疯狂不合理,但这也正体现了她的应激反应是不健全的,因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愤怒和危险,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毫无概念。

 

此时,醒来的妈妈拿着坏了的监视器,满大街的哭喊,却再也找不回女儿。

 

 

教育学硕士尹建莉老师说:

 

一个缺少尝试、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,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、更好。也许恰恰相反,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,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,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、适应生活。

 

黑镜中种种,也正清晰地向人们点明了这一切。


 

父母们的一场集体谋杀

 

毋庸置疑,片中的玛丽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母亲。

 

作为单亲妈妈她独自抚养孩子,她把自己的爱都给了萨拉,本能地想要保护女儿一生周全、远离一切伤害,但最糟糕的问题在于,玛丽从未尝试与女儿坦诚的沟通,更不用说换位思考去设身处地地理解与体谅。

 

无论是自始自终选择“方舟天使”这项黑科技,还是一意孤行拆散女儿的恋情、暗中投喂避孕药,自始至终,她都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帜,做着自认为对的事情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直到最后冲突爆发,妈妈还在解释

“我只是想保护你,我想让你好好的”

但错误的手段不但掩盖了善良的本意

还造成了背道而驰的结果

 

一旦孩子长大,逐渐拥有独立想法与个人生活,父母就开始惊慌失措。

 

人们的反应大多和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《包宝宝》中一样——“你明明还是孩子,要怎么面对外面的世界?你走了,我怎么办?

 

 

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、不愿放手的心态,却也可能以爱为名,将子女吞噬。

 

事实上,很多亲子关系的悲剧,都来源于代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。在9年前震惊海内外的一起“华裔乖乖女杀害双亲”事件中,深受华裔父母管控的女儿詹妮弗甚至不惜雇凶杀人,用父母的死亡来换取毕生渴望的自由。

     

詹妮弗成长在一个典型的华裔家庭,加拿大华裔夫妻潘汉辉和何碧霞和许多典型的中国家长一样,对女儿詹妮弗寄予厚望。


詹妮弗


他们严格地控制着女儿的学业、社交与兴趣爱好,只为让孩子成长为他们最满意的模样。

 

在父母的管束与规划下,詹妮弗每天上学、参加补习班、学钢琴和滑冰,忙到深夜才能睡觉,全年无休;但不允许化妆打扮,不允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耍,更不允许谈恋爱。

        图片来源自网络

 

詹妮弗的父母用不容质疑的威严把女儿禁锢在理想的轨道中。可过度的关爱和保护,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为牢笼,扭曲着孩子的心灵。


在无从反抗的强烈控制中,詹妮弗慢慢学会了自残、伪装与撒谎,直至最后导致惨案的发生。


纪录片《零零后》中,无论是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,锡坤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妈妈会帮助你”

 

从西方世界的“直升机父母(helicopter parents),到东亚传统文化下“为你好”的传统家长,面对失去边界意识的父母,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关爱,更容易是被侵犯

 

那些从小在控制下长大的孩子,要么变得软弱、毫无主见,要么就叛逆到与父母的关系破裂。


台剧《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


从网瘾少年到全校第一

这位妈妈这样改变儿子

 

那么,面对不断成长、甚至遭遇青春期叛逆的子女,父母是管还是不管、又该如何管?


纪录片《差生》中的一则故事,或许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启发。

                

纪录片中,韩国男孩洪成浩从小沉迷于网络游戏。


初中的时候,除了吃饭和去学校的时间,他每天玩6个小时的游戏,周末则玩一整天,有时甚至都不睡觉,24小时全扑在游戏上。

 

直到高一,他的成绩都是倒数,每天只想着玩游戏。

 

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,成浩的父母也很着急。他们也曾以暴力的方式制止过,可非但效果不大,孩子还产生了逆反心理。

              

焦虑中的成浩父母一面担心这样下去“以后孩子长大了靠什么养活生计?”,甚至止不住怀疑“是不是孩子的脑子不太好?”

 

成浩的妈妈甚至反思自己:“这是哪里做得不对?”

 

终于,不肯放弃的母亲决定从心理上找原因,她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说,就是因为小时候曾被强制学习对学业产生抵触情绪,因此希望全身心接纳孩子,并主动陪伴帮助他发觉新的乐趣。

               

妈妈决定放平心态,淡然对待洪成浩,“就当孩子一周或一个月后就死了”,一切能引发愤怒的举动都能冷处理。

 

与此同时,两夫妇也改变两代人的沟通方式,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陪伴和走近孩子中。

 

他们没有强制孩子必须戒掉游戏,为了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沉迷,成浩妈妈做了很多努力,带着他一起做饭,经常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,和他交流。也渐渐从洪成浩口中了解到,沉浸在游戏会给他带来无法自拔的荣誉感和满足感。

              

高一时,成浩有了成为职业玩家的梦想,希望去首尔参加实战比赛。

 

听到这一决定的父母虽然内心抗拒,但通盘考虑后认为:如果此时浇上冷水,成浩一辈子都会有遗憾,不如让孩子尽情试一次,反而尝试后会有所改变。

 

在父母的默许下,成浩有机会来到首尔和真正的职业玩家一较高下,输得一败涂地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过如此。

 

成浩在游戏的路上碰了一鼻子灰,又想到父母在车站鼓励自己的场景,成浩感到十分愧疚,便渐渐将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来,再加上很强的意志力和专注度,他很快就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              

倍受鼓舞的成浩愈加努力与钻研,决定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,一年后他考到全班第二,毕业考成为全校第一,成功考入了韩国名牌大学。

 

在这对韩国父母身上,我们看到家长和孩子之间从来不是控制关系。沟通可以说是一切行动前提,信任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。

 

当父母一直给予积极回应,孩子最终也会有惊人的转变。



心理学家李雪曾说“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,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,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”。

 

对孩子来说,他们迫切需要独立和自由的成长环境;对父母来说,在表达爱之前也要学会正确去爱,别让自己的爱变成打着爱的名义的伤害。

             

与其自以为是地去控制另一个人的人生,不如选择相信孩子,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长大。

 

如果说分离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,我们愿意相信,所有真正的父爱母爱,其实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。

 

参考资料:

英剧 黑镜·方舟天使

蝉创意《植入芯片监控女儿,这位母亲简直丧心病狂!》

钱江晚报 父亲在家装摄像头监控女儿,称都是因为爱!女儿发现后崩溃了

精英说《16岁辍学、19岁结婚生子,30岁成哈佛教授,差生的逆袭口述:因为考试倒数第一,我活着很绝望……》‍



作者: 绵绵冰,90后电视台记者,努力以温柔眼光看待世界。


精英说是全球精英、留学生的聚集地。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,这里有留学新知、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,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。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(ID: elitestalk)。



2020最不能错过的“告别夏日”派对




近郊别墅,高端私密
塔罗占卜,趣味十足
超大泳池,清凉一夏
BBQ自助,酒水畅饮
收获最轻松愉快的social体验

⭐️时间:9月12日(周六)15:00-20:00
⭐️地点:The Terrace 联民路99号圣堡会所

你“在看”我吗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